羊肚菌被誉为“菌中之王”,不仅经济价值高,还很受市场青睐。眼下,各地羊肚菌纷纷破土而出,村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。
今年,郧阳区茶店镇大岭山村的羊肚菌长势不错,工人们忙着采摘、称重、分拣,种植基地负责人梁爽忙着“田间直播”,打开销售渠道。
今年是梁爽种植羊肚菌的第二年,去年的成功试种让他信心满满,为拓宽销路,他聘请专业团队,在基地搭建起采摘、分拣、直播上架、线上下单、包装“一条龙”的田间产业链。
梁爽介绍,他现在正在打包一百多箱新鲜羊肚菌,准备发往深圳、上海,这些都是线上直播的订单。
在张湾区黄龙镇回龙村种植大棚里,一朵朵菌子破土而出,大大小小的羊肚菌像一把把小雨伞铺满地,十堰市农惠樱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康正和菌农们一起忙着通风、除草、揭棚,以免高温天气影响羊肚菌长势。
三年前,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刘康回村建起了大棚,牵头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然而,怕冻又怕晒、喜湿又不耐涝的羊肚菌,给不得技术要领的他上了一课。
刘康介绍,去年他不太了解羊肚菌的成长环境,大棚遮阳网密度不够高,导致棚内温度过高,出菇量不大。试种失败,让刘康意识到高收益背后是高门槛。于是,刘康请教专家,从土壤的温度、湿度把控进行技术指导。今年,合作社的羊肚菌长势不错,个头较大,品相较好,预计产量可达700至800斤,产值可达50至60万元。
如今,刘康已带动50余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务工增收,“小菌菇”正在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“致富伞”。
在房县白鹤镇赤岩村羊肚菌种植基地,70多亩羊肚菌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,一朵朵褐色“小伞”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菌垄上,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鲜嫩肥厚的羊肚菌采下装筐。该种植基地负责人付传平表示,目前他们掌握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已经打破了不能连茬的界限,现在基本可以连三茬、四茬,做到无缝连接。
在大棚的另一端烤炉旁,村民们正忙着将刚采收的羊肚菌倒在烤盘上,均匀铺平放入烘干机。种植基地技术员付朝群介绍,烘烤羊肚菌时要掌握好火候,烘烤6至8小时便可出炉,菇形条纹直、漂亮饱满,才能卖好价钱。
今年,赤岩村种植基地能产干羊肚菌近7000斤,产值在250万元左右。
近年来,我市加大贷款融资、技术服务、设施建设、产品加工等支持力度,探索稻菌轮作新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,今年,全市种植面积2万亩,产值预计达8亿元。
(十堰广电)